春风拂晓,让绥阳县海拔1300米处的尖峰岭翻动着层层金浪,满山的黄金茶摇曳生姿、香气宜人,都说春茶一两值千金。
“开采了!”4月4日,一大早,绥阳县蒲场镇大溪村群众呼朋唤友,男女老幼腰挂茶篓,穿梭在一行行茶树间,脸上挂满喜悦的笑容,争先恐后地采摘2023年第一季明前茶。当天,由绥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“2023年黄金茶开采节暨双手采茶技能培训活动”同时在尖峰顶举行。
如春以来,基地负责人李发杰一直忙碌着开展春季管护工作,从茶园基地到茶厂车间,从施肥除草到生产销售,全力做好春茶采摘前的各项工作,迎接今年品质最优的第一捧“黄金茶”。
(资料图)
李发杰是蒲场镇大溪村人,早年为了事业离开老家,曾获“中国优秀企业家”荣誉。2020年,在镇、村党委政府的号召下,他回乡成立了贵州诗乡博雅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同年种下了黄金茶苗1100余亩。
“说起是种茶,谈何容易!当时那荒山灌木丛生、荆棘遍坡,人都无法进去,佩服李经理的精神,硬生生地把荒山变成了土地,并且种上了茶苗。”绥阳县乡村振兴指导员何欢感慨道。推土机开路、人工砍荆棘、挖土、栽茶苗。一冬三月,虽是天寒地冻,尖峰顶上却是热火朝天,乡村振兴的号角回荡在这山山岭岭,沉寂数载的荒山荒坡在李发杰的努力下变成了金山银山。
“希望通过一片叶子,走上更宽广的‘卖生态’路子,创造美好生活,振兴我们美丽乡村!”李发杰言语间充满肯定,让荒山变茶园,“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”,既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、巩固了脱贫成果,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。
在三年多时间的精心管护下,十多厘米的黄金树苗茁壮成长,现在枝繁叶茂,单株黄金茶树长到80~100厘米高。从茶园最高处往下眺望,数以万计的黄金茶树整齐排列,染绿了整座山坡。
黄金茶产业的发展,不仅让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收入,同时防止了当地因主要劳动力输出而造成土地荒弃,还为当地中老年群众在“家门口”搭建了就业“快车”。
村民李发林过去只是在家做做农活,根本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这么好的就业机会。“土地流转给公司,除了收取土地流转金外,我还在茶园干活,一年下来最多的时候可以收入十多万咧!”茶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,需要大量人工,只要愿意一年到头在茶园都有活干,李发林凭借自己的勤劳,现在成了茶园里收入排名数一数二的“工人”,看着越过越红火的日子,他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李发杰发展茶叶产业,不仅盘活了当地闲置已久的土地,也给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。目前,茶园解决“家门口就业”岗位110个,带动周边群众务工达100余户。
“这是一坡‘绿色希望’!”李发杰告诉记者,这片茶园曾是荒废了三十年以上的茅草坡,属于红砂岩土质,土壤砂石多、颗粒大,种不出好的庄稼,却有利于黄金茶树生长。砂岩土中丰富的锌硒等各种微量元素,让产出的黄金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底,且茶香浓郁、入口回甘。
“基地今日开园采茶,采茶周期约一个月,今年预计干茶产量3000斤左右,产值达300万。”李发杰坚定地说,茶产量将一年比一年多。
如今,黄金茶在增绿荒山的同时又拓宽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渠道,成为蒲场镇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郑德忠
编辑 孟锦群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