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头题字:尹祥君 葵邱书院书画顾问(著名书法家)


(资料图片)

图/网络

陪父亲过最后一个年

文/马贺

除夕夜,千家万户放鞭炮、吃饺子、看春晚、庆团圆……陶醉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里,我却想起26年前陪父亲过最后一个年的情景。

1997年冬天,父亲的病毒性心肌炎已到晚期,他住进了蚌埠市肿瘤医院。医生说,如果不安装心脏起搏器,父亲随时因心力衰竭会猝死。当时一个国产的起搏器至少4万,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,这简直是天文数字!祖父拿出全部积蓄,又卖掉猪牛和粮食,母亲借遍亲戚邻居,才勉强凑够钱,为父亲安上非常贵重的起搏器。

我和哥哥陪护到年底,眼看新年的脚步姗姗到来,父亲的病亦有了好转,我们回到那个几乎被掏空了的摇摇欲坠的家。夜已来临,一颗颗星星钻出深蓝色的天幕,闪烁不定。

家家的煤油灯悠然地吐着昏黄的光,人们脸上含着笑,忙忙碌碌地烀鸡煎鱼,炖猪肉炸馓子,竟没有一点儿困倦。小孩子在村口嬉戏,一遍又一遍地唱:“说着说着年来到,闺女要花儿要炮,老婆要根红头绳,老头要顶马虎帽。”歌声与油香到处弥漫,很久才被冷风吹散。父亲强笑道:“虽然咱家的年过得寡,但鱼还是要买点儿的——你们那么爱吃。”他将枯瘦细长的右手伸进贴身的衣兜里,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递给了我。

第二天天刚蒙蒙亮,我冒着严寒连走带跑八九里路才到闫集。集很小,只有一条南北长约200米的筒子街,街上稀稀拉拉站着几个人,我很快从南头走到北头。北头有一所破败的小学校,在一堵红砖瓦房的屋山下,放着一个较大的浅红色的塑料盆,几只死去的小白鲦漂在水面上,还有不少小鱼儿伏在盆底。旁边蹲着一个胡子拉碴的老人,双手揣在破旧的黑棉袄里,眯着眼叼支烟,烟头一红一红的,烟柱便从鼻孔里喷出来。

“多少钱一斤?大爷。”我问。

“零卖2块7,要完2块5。”他抽了一口烟,烟雾呛得他咳嗽几声,又道,“都是野生的,我一夜没睡才逮这些,卖完我去医院陪老伴。”

真巧,同是医院陪护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!我最理解老人生活的不易,我还能说什么呢?示意他都称了,总共是二斤一两。

“一两不算了,你给5块吧?”

我松一口气,赶忙递上钱,提着“年货”大踏步回去了。

母亲和哥哥择鱼,父亲坐在旁边看:“有白鲦、鲫鱼、嘎牙和麦穗鱼,过个鱼年——年年有鱼(余)哈!”

一会儿,爷爷、奶奶和小妹剜一小筐荠菜,小妹㧟着筐边跑边嚷:“包饺子的年货来啦!”

母亲把择好的鱼裹好面,一条一条放进滚烫的油锅里,它们咕嘟咕嘟地唱歌,一分钟光景,母亲捞起喷香、焦黄的鱼儿。小妹顶不住诱惑,盯着它们看,眼睛里仿佛能伸出手来。母亲夹一条给她,她却举到父亲面前,说:“大,你先吃。”

“你吃吧,吃了变得更聪明哩。”父亲笑了,笑着笑着,眼里竟有泪花闪动。

小妹捧着鱼,歪着脑袋,小猫似的美滋滋地吃起来。

父亲不能久坐,他转身走进堂屋,拧开黑白电视机,正在播放往届的春晚,倪萍煽情的声音响彻所有的房间。突然,电视杀猪似的嗥叫,屏幕上尽冒雪花点。电瓶不好好“送电”了,父亲晃动几下,赵忠祥被晃了出来。

母亲炸完鱼,奶奶洗干净萝卜、荠菜,爷爷泡好了粉丝。母亲头也不抬地切菜,奶奶开始擀面皮。不一会儿,菜调好了,面皮也擀好了,一家人围住锅台包饺子。爷爷说: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日子会越过越好。”

“今年没新衣,花、炮也没有。”小妹说。

“情况特殊嘛,明年肯定都有。”我说。

“对啦!忘买对子了。”哥哥大悟似的说,“明天三十我去买红纸。”

说笑声中,我们不知不觉干完了活儿,雪花不知什么时候飘落下来了。

“大哥,你回来啦?”河军叔站在大门口,身旁还有立冬叔、虎头哥,他们各端一个大脸盆,树枝婶则挟着一卷红纸,望着屋里笑。

父亲微笑着走出来,把他们迎进屋。他们询问父亲的病情,治疗的情况,并安慰父亲好好养病。

“红纸是咱两家的,大哥你抽空写下对子吧?”树枝婶快言快语。

“我炸一点粉子鸡给你补补身子。”河军叔说。

“这是你弟妹炸的肉圆子和肉枣子。”立冬叔说。

“大叔喜欢喝米茶,我带点米来了。”虎头哥说。

父亲说:“你们的心意领了,但东西不能要。”

河军叔说:“亲帮亲,邻帮邻,和尚还维护出家人哩。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,大哥不要再拒绝了。”

说完,他们急忙转身跑进风雪中。父亲目送他们渐渐远去,他的眼睛有些湿润了,他对我们说:“什么时候,咱都不能忘了人家。”

第二天,我和哥哥贴好对子,我们吃着鱼、素饺和邻居们送来的食物,听着远远近近的鞭炮声,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穷并快乐的滋味。这一年,真的令人难忘!

转眼到了来年八月,父亲的身体越来越虚弱,他像一盏耗干了油的灯,慢慢地熄灭了。此后数年,我的心头填满了空虚和失落,再也没有机会陪父亲过年了。

如今,我国的经济稳健发展,长期向好,贫穷的日子一去不返,我也走出了失去父亲的怆悢的阴影。当新年的钟声敲响,我在心中默念:“父亲,如花的盛世,我迎接到了第一缕阳光,你看到了吗?”

【作者简介】:马贺,网名不知马也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安徽省散文随笔协会会员,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,阜阳市作协会员,中国乡村人材库认证会员。曾在《作文》《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》《天津散文》《读写天地》《作家故事》《乡村作家》等刊物上发表过文章,偶有获奖。

葵邱书院投稿邮箱:kuiqiushuyuan@163.com

欢迎新老朋友投稿葵邱书院!

壹点号葵邱书院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关键词: